燕趙都市報:百元起家成就大夢想

孟磊,燕山大學里仁學院03級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人。
在當選的創業之星中,孟磊屬于為數不多的“二代”,家里曾經有若干企業,在小縣城里,父母也曾身份顯赫。孟磊上高中時,這一切如同多米諾骨牌般倒塌,他的父親也搭進了性命,顯赫的家庭陷入了家破人亡的境遇。“我還不如那些貧困家庭的學生呢,他們家里窮,但是沒有什么債務啊,我家是大筆大筆的外債”。
感悟
2007年我懷揣著幾百元錢和一個夢想,堅定地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沒資金、沒技術、沒平臺,讓我的每一步都無比的艱難。創業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否定自己、批判自己、磨練自己、改造自己。曾經憧憬過、激動過、絕望過、無路可走流淚過,但是從沒有想到過放棄。
回歸農村的大學生
孟磊的創業頗有點靠山吃山的味道,靈壽縣有豐富的食用菌資源,但是都是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沒有大型的食用菌龍頭企業,因此具有高附加值的食用菌產業,其市場潛力遠遠沒有開發出來。孟磊懷揣著幾百元錢和家庭復興的信念,一頭扎回到縣里。
在創業的第一年,因為資金實在有限,孟磊只能選擇小成本運作,從個體戶開始做起。最初階段,孟磊主要利用互聯網的B2B模式聯系客戶,產品主要以初級加工的保鮮產品為主,這樣客戶一般都會先將全部貨款打至公司賬戶,不會擠占他非常有限的資金。除了加工保鮮產品以外,孟磊另外一項業務就是為一些大企業采購原材料,然后從中提取較低的代收費用,靠著規模優勢獲得了不少的收益。直到2008年7月,正式注冊成立了“河北省靈壽縣金源菌業有限公司”。
創業每道坎都很艱難
“我永遠忘不了信貸大姐對我的冷嘲熱諷”。遇到資金困難時,孟磊曾經向信用社申請貸款,當時資金實在周轉不開了,工廠都停產了,一片蕭條中,孟磊等來了財神爺,看著空空蕩蕩的廠房,“信貸員對我一通冷嘲熱諷,那些羞辱的話,說得我都抬不起頭來,僅有的一點點自信都給掐滅了”信貸員走后,孟磊發現那大姐把手機落在沙發上了,“當時恨不得抓起手機,狠狠地給她扔廁所里”,但是后來還是把手機送還給失主。時過境遷,孟磊提起此事依然無法釋懷。
這件事也讓孟磊對創業有了新的認識,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創業不光鍛煉能力,還磨練心性,大學生普遍心理脆弱,歸根結底是缺少打磨。
提高競爭力還得靠知識
上大學到底有沒有用?孟磊覺得在提高競爭力方面,還是發揮作用的。手頭積累了點資金后,他先進行設備升級,購買了一些必要的加工設備,如中小型AD烘干機、切片設備、夾層鍋等,這種技術上的投資讓他走出了和同行不同的發展道路。
2008年10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西方國家國民收入減少,菌類消費量也大幅度降低,10月下旬,大批的訂單都被客戶取消了,分析當時市場狀況,針對食用菌干品較大的需求量,投資12萬元從北京購進一臺全自動的食品烘干機。調集人員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先后將當地所生產的金針菇、白靈菇、雞腿菇、杏鮑菇等品種,根據不同的市場需要,開發出了20多個新產品。正是這些新產品的開發,幫助企業在08大蕭條的背景之下,實現了盈利。而當地的其他企業由于仍舊生產原有的產品,沒有及時地創新出好的產品,因此好多面臨虧損和停產的打擊。而孟磊公司生產的食用菌干品,經過分揀和包裝之后可直接出口到日本、美國、歐盟等對食品標準要求極高的國家,擴大了原來的銷售面和銷售量。經過這場金融危機后,孟磊更加認識到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性。
現在孟磊的公司占地2300平方米,有專門的食品加工車間和食品加工設備。主要從事加工生產金針菇、杏鮑菇、白靈菇等在內的鮮品、干品的產品以及食用菌原材料生產以及廢料的回收利用。
專家點評
該案例中,創業者孟磊能夠在畢業之后放棄繁華大都市的生活,毅然回到農村老家從事菌類的生產、加工及銷售,體現了當代年輕創業者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孟磊在做國際貿易的工作中接觸到了跟其家鄉有關的食用菌產業,通過調研發現家鄉的食用菌產業停留在較低級的原料供應及簡單作坊式加工層次,缺乏深加工。正是其認準了這個市場空白,籌資進入該領域,初期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拓展業務,降低風險,積累一定的資源條件后,進而一步步發展到辦廠,搞深加工以至于出口創匯。在本案例中,對起初創業模式的選擇(電子商務)是成功的并可以借鑒的。創業者本身的管理學背景、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準確的市場定位以及果斷的決策力都是影響其成功的因素。(原載:燕趙都市報2012年12月07日)
來源:燕趙都市報更多有關"食用菌,創業,靈壽縣,資金,加工"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燕山大學里仁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