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院學生作品入選第二屆“人·插圖·生活”全國高校插圖藝術作品展
近日,由中國美協插圖裝幀藝委會主辦,北京印刷學院承辦的“人·插圖·生活——第二屆全國高校插圖藝術作品展”在北京印刷學院美術館隆重開幕,設計學院涂玉清等7名同學的作品成功入選。其中,涂云清、張志健的作品被評為最高獎優秀獎,耿占歡等5名同學的作品獲得入圍獎。
據悉,此次作品展于今年5月正式啟動,共收到全國來自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在內的145所高校的教師與學生插圖藝術作品1萬余件,代表了當前中國高校插圖教學與科研的最高水平。評審委員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插圖裝幀藝術委員會專家及高校專家組成,最終評選出入選作品400余件,其中優秀作品50件。



插圖版南京方言
設計學院涂玉清同學的作品《插圖版南京方言》雖只有紅藍兩色,但獨特的畫風,搞笑的文字說明,讓一些原本很難解釋的南京方言,一下子變得簡單明了。她的作品將經典與惡搞結合,既有臉蛋紅彤彤穿制服的湯姆貓,又有瞪著眼睛造型可愛的清朝僵尸。在《意怪》中一臉猙獰、汗毛濃厚的白雪公主目瞪口呆地盯著從手中蘋果里鉆出的毛毛蟲,畫面還配上了“吃蘋果吃出個只有一半的蟲子,意怪死了!”的話語,富有創意和情趣。整幅作品極具視覺沖擊力,讓人過目難忘。作者希望“用最直白、最有趣的圖形語言”來表現南京話,從而更深入地展示南京方言的獨特魅力。



父母時代
張志建同學的作品是《父母時代》,這個作品以他兒時的親身經歷為基礎,用毛筆營造出了水墨渲染的感覺,在繪畫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小插曲。比如,作者最初的想法是用烙畫的方式來表現主題,但是由于技術的原因不得不換用毛筆表現。在經過電腦后期的修飾與調整,完成后的作品依然呈現出了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作品所傳達的主題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道,作者想要借此來表達對父母恩情的感激,弘揚“百善孝當頭”的精神。


游戲封面
除此之外,該院耿占歡同學的《虛擬世界》、金健豪、秦蓉同學的《經緯織春秋》、徐純一同學的《水木秦淮》、薛晗同學的《Brain Damage》和張迅同學的《游戲封面插圖》均獲得這次比賽的入圍獎。其中劉純一同學的《水木秦淮》,很好地將南京的人、景、事結合在一起,將南京百姓樸實、簡單的生活匯入秦淮河,借這條哺育了世代南京人的“母親河”表達生活的美好以及那份純真的快樂。耿占歡同學的《虛擬世界》和張迅同學的《游戲封面插圖》也將人和生活融入插畫中,以此作為創作主題。金健豪、秦蓉同學的《經緯織春秋》同樣以南京地方特色——云錦為創作原型,他們通過線面結合的表達方式并加入構成手法來制作四幅插圖,以此來表達云錦精深的文化內涵。而耿薛晗同學的《Brain Damage》更是大膽前衛,他的作品表達了反常規意義上人們所認為的“腦損壞”。

經緯織春秋
本屆作品展展出的高校插圖作品參展作品充分體現了插圖創作題材的多樣性、技法的豐富性,并富于探索精神;許多插圖作品表現了時代的風貌,同時在繼承民族傳統上下足了功夫,頗有成效;在一些作品中也體現出了插圖新生代們創意至上、勇于突破的進取精神。(設計學院記者團)
更多有關"插圖,作品,同學,南京,出了"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