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院舉辦“Enthüllung東西”海斯特教授第八次工作坊作品展
2013年11月20日下午,來自德國卡塞爾藝術學院迪特·海斯特教授第八次工作坊學生作品展開幕式在設計學院一樓展廳舉行。海斯特教授、設計學院院長鄔烈炎教授、曲乙老師以及同學們參與了開幕式。
這是海斯特教授第八次來到設計學院講學,之所以經常來中國,海斯特教授認為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雙方都可以學到很多,這次以“發(fā)現·東西”為主題創(chuàng)作,目的在于指導學生在將東方和西方進行比較中學習,但最重要的是保留差異而不是讓大家都做得一樣。鄔烈炎院長也表示邀請外教的目的是使同學們能夠有機會接觸國外的東西,體會復雜的文化差異。
這次展覽呈現了包括《時間·測量》、《identity》、《冷熱餐器》、《想象的過程》等作品。其中,由朱珠創(chuàng)作的《時間·測量》這一作品將時間量化,“一炷香”是對過去一種“模糊”的計時單位,對應“香”的焚燒,“時間”逐漸消逝并幻化為另外一種形態(tài)存留。于是,關于時間的“長度”可以如此直觀而清晰可見;由張萍創(chuàng)作的《identity》表達了身份本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但是社會賦予了人很多種身份,根據身份的高低評判一個人價值,回歸最本真,人本來很簡單的都是一樣的,而不是有太多其他的意義;由周軍南創(chuàng)作的《冷熱餐器》,把漆這種材料,噴在不同材質的東西上,像做實驗一樣,觀察他們通過漆的變化能產生什么其他反應,最后出來了很多特殊效果,然后像生活的場景一樣把它呈現出來;由于名濤創(chuàng)作的《想象的過程》這一作品運用了各種各樣的酒瓶,把玻璃這種材質在高溫下燒,然后拉變形,變成不同的形態(tài),體現奇妙的思想;由周勇創(chuàng)作的“束縛”展現出冰融化的瞬間,通過冰慢慢的融化,冰的質量變輕,解除對彈簧的束縛,彈簧慢慢恢復原來的樣子。
海斯特教授對大家的作品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也感謝了大家的努力付出,因為這個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在這一過程中認識發(fā)現新的方法,將來才能夠有更多選擇 。海斯特教授對作品的評價標準有自己的獨特理解,他認為分數不是評判的標準,不能把藝術束縛起來。一是能否清楚通過作品向大家展現想法,以什么的形式去反映想法;二是從后往前看問題,對做藝術作品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是否解決;三是作為觀看者的標準,要看作品為什么人而做。
海斯特本人擅長將對立的兩方面結合起來,進行優(yōu)雅的、令人激動的藝術表現。他樂衷于反轉、調動、陌生化觀眾的視線,用強烈的視覺效果表達質樸的藝術理念。他作品中的文化氣質和藝術表現風格非常獨特。海斯特教授一直積極地從一切皆有可能的中國汲取營養(yǎng),融入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同時又保持著自身藝術風格的獨立性。他可以被列為最早將中國元素運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德國當代藝術家之一。
在教學方面,海斯特教授認為更要注重學生的感受。設計課題要看每個人的興趣點在哪里,由老師命題并不是最好的辦法,如果不是每個學生對這個課題感興趣,就做不出令人驚喜的設計。實際上藝術創(chuàng)作比設計創(chuàng)作題目要多,藝術可以把設計的眼光拓寬。海斯特教授表示在藝術學院學生不是應該往一個方向走,不是誰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而是要靠他們自己去做選擇,不能只知道做藝術、做設計,更要注重思想。
此次展覽通過作品呈現把理念可視化,這不光揭示了想法和感受,也把自己揭示給大家看,讓大家更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上。相信通過這次的展覽,大家都會有各自的體味和收獲,我們期待海斯特教授第九次南藝之行給同學們帶來更大的驚喜。(設計學院記者團)

開幕式現場

學生將親手制作的“功道杯”贈與海斯特教授

展覽現場

identity

冷熱餐器

時間測量

痛苦與快樂并存

想象的過程

這張床
更多有關"教授,海斯,作品,創(chuàng)作,藝術"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