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原“華東政法學院”) , 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原為司法部直屬院校,現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高校。學校擁有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培養體系,已培養各類人才 10 余萬人,被譽為“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學校現有長寧、松江兩個校區,占地面積 1300 余畝,是“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上海市花園單位”,松江校區為“全國物業管理示范高校園區”。
     1952 年 6 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準,由原圣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吳大學、廈門大學、滬江大學、安徽大學等 9 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等合并組建成立華東政法學院。伴隨著共和國法制建設的變遷與發展,學校兩度撤并又兩次恢復。 1979 年經國務院批準復校;2007 年 3 月,經教育部批準,華東政法學院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現任黨委書記杜志淳教授,校長何勤華教授。
經過幾代華政人的努力,華東政法大學現已發展為一所以法學學科為主,同時設有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理學等學科協調發展、辦學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學校現有法律學院、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商學院、外語學院、人文學院、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知識產權學院、社會發展學院等 10 個學院和研究生教育院、繼續教育學院,設有 22 個本科專業, 20 個碩士點,10個博士點, 1 個博士后流動站;擁有法學、司法鑒定和知識產權三個一級學科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法律史為國家重點學科,經濟法學和刑法學先后被確定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國際法學、經濟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和司法鑒定先后被確定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國際法律與比較法研究中心為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研究項目,法學、政治學、偵查學、知識產權為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重點建設項目,外國法與比較法研究院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法律史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外國法制史》、《中國法制史》和《經濟法學》三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學校出版有《法學》、《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問題》、《華東政法大學學報》和《知識產權研究》等法學類核心期刊、 CSSCI 來源期刊或科學領域的重要期刊。學校設有國際法律與比較法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綜合治理研究所、司法鑒定中心、刑法學研究中心、經濟法研究中心等 70 余個科研機構。圖書館藏書 160 余萬冊,中外文報刊 2000 多種。學校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先后與國(境)內外 60 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簽訂了近百份校際交流協議或合作備忘錄。現有教職工 1100 余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近400余人、本科以上全日制學生15000 余人。
五十多年來,華東政法大學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篤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訓,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把握節奏,推進內涵建設,以教學為中心、人才培養為根本、學科建設為龍頭、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加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以人為本,依法治校,質量為先,特色興校,將學校建設成為以法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式、開放性高素質創新人才為目標,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的多科性特色大學。
 
 周邊環境
全日制本科生在我校松江校區(松江大學園區)住讀。松江大學園區位于上海市西南的松江區,北臨佘山國家旅游渡假區,南倚歷史文化名鎮——松江,有良好的歷史文化氛圍和優越的學習研究環境。目前進入松江大學園區的高校除華東政法大學外,還有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東華大學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立信會計學院等高等院校,各校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通訊地址
松江大學園區龍源路555號
 聯系電話
021-67790220
|  | 華東政法大學 | 等級:二本 位于上海上海市 關注人數:次 | 
| 類型:政法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國家重點學科:1個 博士點:12個 碩士點:34個 | ||
- 09-19[高校新聞]山東建筑大學環工學院與濟南煉化共建
- 09-03[高校新聞]省科技廳領導到校調研省食品安全重點
- 08-30[高校新聞]上海電力學院“思政課”教師赴云南開
- 08-29[高校新聞]重大城科申報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
- 08-28[高校新聞]立足湖北工業,加強校企合作,打造特
- 08-25[高校新聞]凌源市教師進修學校一行62人到渤海大
- 08-19[高校新聞]【惠州日報】市“迎十八大 慶七一”
- 08-03[高校新聞]八個女孩一臺戲 湖南科技大學最牛考
- [招生信息]華東政法大學專業錄取分數線(黑龍江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華東政法大學"的新聞
 
         華東政法大學(原“華東政法學院”) , 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原為司法部直屬院校,現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高校。擁有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培養體系,已培養各類人才 10 余萬人,被譽為“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學校現有長寧、松江兩個校區,占地面積 1300 余畝,是“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
華東政法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4日
華東政法大學專業設置
華東政法大學的重點專業
法律史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經濟法學、刑法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知識產權為上海市特色專業建設點,法學、政治學、偵查學、知識產權、國際金融、航運法律人才培養創新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項目。
華東政法大學的錄取規則
1.投檔:在各省(市、自治區)第一批本科錄取資格線上(北京為第二批本科),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投檔比例為1:1.05以內,其他省份投檔比例為1:1.2以內。
2.錄取:對學校投檔線上的考生,根據成績總分(含校內加分),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上的同分考生,則按照語文、外語、數學成績依次進行比較予以錄取。
對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以上的考生,根據志愿優先的原則,進行專業錄取。對第一志愿報考不足的專業,依次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志愿和服從調劑志愿從高分到低分(含校內加分)擇優錄取。如考生所填寫的專業志愿根據志愿優先的專業錄取原則均無法錄取,且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則予以退檔。退檔后未錄滿的專業依順序補足。其中,對第一志愿報考我校法學專業(本碩貫通卓越法律人才實驗班)未予錄取的考生,以其第二志愿作為第一志愿,第三志愿作為第二志愿(其余順序志愿以此類推),進行專業錄取。
3.學校在錄取過程中均承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加分政策。
4.報考英語、日語、翻譯、德語、法學(本碩貫通卓越法律人才實驗班)、法學(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實驗班)專業的考生外語口試成績要求C或者C以上(若該地區外語口試測試只有合格和不合格兩個等級,則考生外語口試成績達到合格)。
華東政法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教職工近1400人。
華東政法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華東政法學院是一所以法學學科為主,兼有經濟、管理、金融、外語等專業的多科性院校。學校依托法學教育的優勢,以培養法學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教育質量高,學生基礎扎實。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因此,我校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畢業生就業率穩定保持在95%以上,名列上海市高校前列。
  我校長期以來,與社會各界用人單位保持密切的聯系。畢業生的就業領域日益拓展,不僅為公、檢、法和其它政府部門所需要,其他各行各業也有大量需求。
  當前,政法部門和政府機關仍是我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法制建設的深入,各項事業的發展全面步入法制軌道,依法治國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政法部門和其他政府部門在公務員崗位中招錄大量法律及相關專業畢業生,這一切都為我校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每年我校均有一定比例的畢業生通過國家和地方公務員考試,進入到國家、地方的各級法院、檢察院、公安部門、海關、出入境邊防檢查、海事、工商、稅務等政府部門。
  律師行業也是我校畢業生就業選擇傾向集中的領域。我國現有律師的數量遠遠不能適應社會對律師人才的需求,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必須大力發展我國的律師隊伍。同時,律師業是富有挑戰性的行業,能為廣大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創業天地。  
  近年來,隨著我校專業向法學特色、學科結合的方向發展,畢業生除了到政府機關和律師行業就業外,就業格局趨向多元化,畢業生就業的單位有各事業單位,如公證處、勞動監察總隊、社保中心;有金融行業,如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三井住友銀行等;有國有大中型企業,如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上海市電力公司、寶鋼集團、信宜藥業、上海市對外服務有限公司;有世界知名企業,如馬士基(中國)航運有限公司、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強生公司;有管理咨詢行業和會計師事務所,如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等,這些行業和部門對我校“懂英語”、“懂經濟”、“懂法律”的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越來越青睞。 
  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就業工作,有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全方位為學生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學校已形成一套符合本校特色的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由于我校具有較為雄厚的學科綜合實力,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明顯提高,多年來畢業生就業已形成就業率高、就業面廣和就業質量好的工作特點。
  2004-2006屆各專業就業率
學院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法學(民刑法方向) 98.5%  98.2%  97.7%  
法學(國際經濟法方向) 99.5%  96.9%  97.7%  
法學(經濟法方向)  96.3%  96.2%  99.0%  
經濟學  100.0%  99.0%  100.0%  
金融學  100.0%  100.0%  100.0%  
英語  97.7%  100.0%  100.0%  
偵查學  96.6%  98.4%  97.5%  
行政管理  99.3%  98.5%  99.0%  
2004-2006屆畢業生各專業就業流向表
專業 行業
年份  公務員
(法院、檢察院) 公務員(公安系統) 公務員
(海關、武警邊防)  公務員
(其他政府機關) 律師
事務所  金融
機構 事業
單位 公司
企業 
法學(民刑法方向)  2004  7.0%  7.8%  3.9%  19.5%  6.4%  7.2%  10.6%  37.6%  
2005  9.06%  7.32%  4.53%  8.71%  8.01%  11.15%  22.65%  28.57%  
2006  11.7%  6.1%  2.6%  10.7%  4.6%  14.2%  16.3%  33.7%  
法學 (經濟法方向)  2004  6.7%  8.1%  2.6%  17.0%  7.4%  10.3%  12.2%  35.7%  
2005  5.33%  4.10%  1.23%  9.43%  10.66%  11.07%  11.57%  42.62%  
2006  8.2%  3.8%  5.1%  10.8%  8.2%  11.4%  17.8%  34.8%  
法學 (國際經濟法方向)  2004  6%  4.7%  4%  14.7%  14.7%  6.7%  11.3%  37.9%  
2005  3.83%  7.23%  2.13%  7.23%  18.30%  12.34%  18.30%  30.64%  
2006  11.1%  3.5%  5.3%  16.4%  8.8%  14.0%  11.7%  29.2%  
偵查學  2004  5.6%  28.9%  6.7%  27.8%  0%  2.2%  5.6%  23.2%  
2005  15.05%  35.48%  6.45%  11.83  3.23%  3.23%  8.60%  16.13%  
2006  16.0%  10.6%  7.4%  26.6%  0  3.2%  27.7%  8.5%  
金融學  2004  0%  0%  2.6%  18.0%  5.1%  38.5%  5.1%  30.7%  
2005  4.65%  0  2.33%  6.98%  2.33%  44.19%  2.33%  37.21%  
2006  0  0  0  16.7%  0  37.5%  25%  20.8%  
經濟學  2004  0%  6.7%  0%  23.3%  0%  6.7%  3.3%  60%  
2005  2.44%  2.44%  0  4.88%  0  29.27%  7.32%  53.66%  
2006  0  0  2.6%  0  2.6%  34.2%  10.5%  50%  
行政管理  2004  0%  4.9%  0%  29.3%  2.5%  14.6%  9.8%  38.9%  
2005  4.35%  2.17%  8.70%  4.35%  8.70%  13.04%  26.09%  32.61%  
2006  8.6%  5.7%  8.6%  20%  0  14.3%  28.6%  14.3%  
英語  2004  0%  0%  8.3%  5.6%  5.6%  5.6%  11.1%  63.8%  
2005  0  0  10%  3.33%  3.33%  6.66%  6.66%  70%  
2006  5.9%  0  2.9%  11.8%  0  0  8.8%  70.6%  
合計  2004  5.2%  8.6%  3.2%  18.1%  6.6%  8.5%  11.2%  38.6%  
2005  6.24%  8.52%  3.25%  8.17%  9.84%  11.95%  17.75%  34.27%  
2006  10.2%  4.5%  4.1%  13.6%  4.9%  13.2%  17.5%  31.9%  
華東政法大學的收費標準
學費
1.一般專業:每生每學年5000元(滬價行[2000]第120號);
2.特殊(熱門)專業:法學,每生每學年6500元(滬價行[2000]第120號);
3.合作辦學:法學(中港合作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實驗班)每生每學年19500元(滬教委財[2005]34號)。
住宿費
每生每學年1200元(滬價費[2003]56號)(滬財預[2003]93號)(滬教委財[2012]118號)
華東政法大學在校生情況
各類在校生23000余人。

